undefined

清退,大批售电公司强制退出!

undefined

6月15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披露,对266家售电公司启动强制退出程序。截至2021年底,广东共有507家售电公司,以此计算,此次被清理的售电公司规模已过半

undefined


这266家售电公司均系处于工商注销状态或连续三年未开展售电业务的售电公司。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售电公司管理办法》,文件明确了多项针对售电公司退市的门槛要求

除了连续3年未在任一行政区域开展售电业务外,如果售电公司未持续满足注册条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或者违反交易规则、扰乱市场秩序、诈骗等,也会被强制退市。


目前全国多地正密集清退“僵尸”售电公司,强化对售电市场管理。譬如

今年二季度以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频频披露售电公司注销信息。5月31日,当地电力交易中心一次性披露35家售电公司注销生效;5月26日,39家售电公司也从河北电力市场注销退出;5月10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称, 46家售电公司已经处于工商注销状态,多次与注册联系人联系未果。鉴于工商注销的售电公司已经不具有法人资格,不满足售电公司注册条件,故对上述46家工商注销售电公司进行市场预注销公示。

除了注销退市外,大量售电公司因长期未在某一省市开展售电而主动申请减少业务范围。例如,

5月24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4家售电企业收窄业务范围申请,上述4家售电公司未在相关电力交易中心参加电力交易,也未向相关电力交易中心备案与电力用户的合同。

而售电公司入市也面临更严准入门槛或被要求整改。以陕西为例,5月,当地电力交易中心对当地售电公司注册信息进行了核查梳理,发现部分售电企业从业人员缺少近3个月社保缴费记录、技术支持系统缺乏认证等,如果持续达不到准入条件且限期未整改到位,则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其中售电侧改革率先落地。这一改革着眼于,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进一步引入竞争让更多的用户拥有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


售电侧放开以来,多方主体参与售电业务,催生出一个包括独立售电公司、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在内的售电市场。但长期以来,售电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是“赚价差”,即从电厂低买、向用户侧高卖,套利赚钱。2021年以来,各地售电价差也呈缩小趋势,售电公司暴利不再,并深陷亏损困局。


然而,售电公司鱼龙混杂,存在大量“皮包公司”,且业务能力良莠不齐,甚至有违法获利等行为。例如

今年2月,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一则警示通报刷屏,某售电公司代替电力用户在交易平台进行月度预购电量申报时出现错误,导致电力用户出现14亿巨额偏差费用,这反映了,售电公司运营不规范、内部管理不严格、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近期,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还披露了多起售电公司欺骗、误导用户签订零售合同、擅自修改与用户之间合同分成比例等行为。

电价双轨制迎来破局后,所有工商业用户推向市场,这对售电公司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售电将不能简单地低买高卖电量,而是需要具备更高知识含量与技能。交易型售电公司需要具备现货交易、量化分析、风险管控能力,而服务型售电公司则需在诸如帮助用户实现柔性负荷、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提升能力。 


一位电力资深人士在6月15日召开的一场行业论坛上也提及:

价差套利是零和游戏,不是售电公司生存的根本,新的电力市场形势下,售电公司需具备用电管理、批发交易、零售交易以及服务营销等能力,能提供交易策略及用电曲线优化、用电偏差控制等服务。


因此,以虚拟电厂为代表的新型售电盈利模式逐步取代价差套利模式,切实利用技术优势发挥负荷侧资源能力,实现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